光缆井(也称为人孔井或通信手孔)是地下光缆网络的关键基础设施。那么,光缆井的是什么?简单来说,它是用于光缆敷设、接续和维护的地下构筑物。
光缆井为熔接、盘留提供安全空间,避免直埋光缆的接头暴露风险。
技术人员可通过井口进入,排查故障或新增光缆,比如5G基站的光缆升级。
防止地下水、泥沙侵入,同时抵御地面车辆碾压(承重标准通常≥10吨)。
光缆井并非越深越好——过深会增加施工难度,标准深度一般为1.2~1.8米。
类型 | 材质 | 适用场景 | 成本(元/个) |
混凝土井 | 钢筋混凝土 | 主干道/重载区域 | 3000-5000 |
复合材料井 | 玻璃钢(SMC) | 小区/绿化带 | 1500-2500 |
砖砌井 | 红砖+水泥 | 临时工程 | 800-1200 |
避开地下管线(如燃气、污水管),间距≥1米。
直线段每80~100米设一井,转弯处必须加井。
尺寸比井体大30cm(方便回填固定)。
底部铺10cm碎石层(排水防沉降)。
混凝土井需养护7天,复合材料井可即装即用。
井盖标高与路面平齐(误差±5mm)。
穿缆后需用防火泥密封孔洞(防止老鼠进入)。
预留30cm余长(便于后期熔接)。
检查防水性(注水24小时无渗漏)。
光缆OTDR测试(损耗≤0.2dB/km)。
→ 问题:某项目因井位靠近化粪池,导致光缆腐蚀。
→ 解决:需保持与污染源≥3米距离,并做防腐处理。
→ 问题:施工车辆压坏井盖,中断通信。
→ 解决:选用重型铸铁井盖(带“通信”字样),承重≥25吨。
值得注意的是,北方地区需用防冻型井盖(如加装橡胶密封圈),避免积雪渗入。
✅ [ ] 井位避开地下管线(间距≥1米)
✅ [ ] 混凝土井养护≥7天(复合材料井可免)
✅ [ ] 井内光缆挂牌标注走向(A端→B端)
✅ [ ] 密封胶填充所有孔缝(防火泥+防水胶)
✅ [ ] 竣工后提交管线GIS坐标(便于后续维修)
理解光缆井的是什么,是建设高可靠性光网络的基础。合理选型与规范施工,可大幅降低运维成本。遇到具体问题?欢迎在评论区交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