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缆断点是光缆线路中因外力破坏、老化或施工不当导致的光纤断裂或信号传输中断的位置。以下是关于光缆断点的详细解析:
机械损伤
施工不当:布放时拉力过大、弯折过度(如弯曲半径不足)。
外力破坏:挖掘机挖断、车辆挂断架空光缆、动物啃咬(如鼠害)。
环境因素
自然老化:长期紫外线照射、温差变化导致护套开裂。
极端天气:台风、冰雪荷载拉断架空光缆。
产品质量问题
光纤涂层缺陷、加强件强度不足或护套材料不合格。
人为操作失误
熔接机操作错误、接头盒密封不严导致进水腐蚀。
原理:通过发射光脉冲并分析反射信号,测量断点距离和损耗。
操作步骤:
连接OTDR至光缆端头,设置参数(波长1310/1550nm、脉宽)。
分析曲线:断点处会出现明显的反射峰(菲涅尔反射)或衰减台阶。
计算距离:根据光速和时延确定断点位置(精度可达±1米)。
适用场景:长距离干线光缆、隐蔽工程(如管道、直埋)。
原理:发射红色激光,通过肉眼观察光纤端面漏光。
适用场景:短距离(≤5km)断点或弯曲过度位置,常用于入户光缆。
原理:熔接机自动检测光纤端面状态,提示断纤或损耗异常。
适用场景:熔接施工时的实时诊断。
步骤:
分段测试:逐段断开光缆,用OTDR缩小范围。
目视检查:查找明显损伤(如护套破裂、接头盒进水)。
准确定位
使用OTDR确定断点距离,结合路由图纸找到实际位置。
现场处理
架空光缆:放下受损段,剪断后重新熔接,预留盘留。
管道/直埋光缆:开挖至断点,截断后更换新缆或增加接头盒。
光纤熔接
剥除断点处护套,清洁光纤,用熔接机对接纤芯(损耗≤0.05dB)。
保护与测试
热缩管保护熔接点,放入接头盒密封。
修复后OTDR复测,确保全程损耗达标。
施工规范
控制布放拉力(≤80%抗拉强度)、保持弯曲半径(动态≥20倍直径)。
避免与电力线同杆架设,直埋时加装警示标志。
定期维护
每年用OTDR检测链路损耗,检查接头盒密封性。
架空线路巡检电杆、挂钩状态。
环境防护
室外光缆选择耐候型(如PE护套),铠装光缆用于鼠害高发区。
总结:光缆断点需通过专业仪器(如OTDR)快速定位,修复时需严格遵循熔接工艺和防护标准。日常预防比抢修更重要,规范施工和定期维护可减少90%以上断点故障。